多少年來,大多數中國制造企業抗著“物美價廉”的大旗,一方面壓榨啃食著人口紅利,一方面用“60分萬歲”的心態做產品,醉心于賺快錢的舒爽。那些辛辛苦苦設計出來的專利產品得不到應有的保護,不能實實在在轉化成經濟效益,卻讓那些專門山寨和模仿的人賺到錢,其根本原因是中國的產業環境和法律不健全,導致私人財產得不到保護。今天政府如果不能讓創新土壤得到改善,萬眾創新將變成“萬民投機”。
談到資本和科技的結合,手機無疑是最佳的范例,事實上,只有兼具科技與資本的企業才能真正地做好手機,而那些曾經的梟雄或者未來的常青樹,無一不是重視科技的典范,至于賺錢,看上去更像一件順便的事兒,可惜中國手機總是舍本逐末。今年,新三板造就了不少千萬富翁,令許多制造企業雄心勃勃想一試身手,但資本游戲并非人人可玩,制造陷阱無處不在。在2015年高交會的展館里,記者聽到這樣一個手機設計名師投身制造業所經歷的一場跌宕起伏的故事。
設計師下海
2002年,工業設計系畢業的駱歡在大顯通信從送貨員做起,偶然的一次機會,駱歡的設計才能得到老板認可,成為手機設計師后他的才華迅速有了施展空間,2004年,由駱歡主導開發的大顯設計集團的第一款國產手機,銷售額破百億元,他也升職為大顯集團研發中心設計總監,并在集團內部建立心雷設計工作室。2006年,為了進一步發展工業設計,已經獨當一面的駱歡和妻子王萍帶領團隊南下來到被譽為國內“手機之都”的深圳。當時正值山寨手機空前興起,駱歡和其團隊設計的國產手機審批鏈條長,在山寨手機面前應對乏力。掙脫了體制的枷鎖,他辭職創辦了深圳市心雷工業產品設計有限公司。
心雷的第一個項目,是為客戶設計開發兩款手機產品,為客戶直接帶來了200多萬臺的銷量。2008年,駱歡主導開發了egs女性手機品牌,旗下產品Alittle單品銷售突破40萬臺,銷售額達2億元,并作為工業設計讓企業成功轉型的典型案例登陸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心雷設計公司成為中國設計界的一匹黑馬引起廣泛關注。
2009年和2011年,駱歡兩次獲得全球工業設計知名獎項——德國紅點獎;2010年,駱歡主導開發了KISSU玩味手機品牌,旗下K1單品這個爆款風靡南美,銷量突破50萬臺,銷售額達也破億元,曾獲得時任國家總理***同志的贊賞,也被深圳博物館永久收藏。隨后,心雷也開啟了設計資本之路,然而,由于在股權設置、財務方面和公司合并等方面沒有經驗,這資本之路不僅沒能讓駱歡和他的設計公司順利登上創業板,反而被拖入資本泥潭和供應鏈深淵,最終駱歡與妻子王萍離開了心雷公司,告別了六年來付諸無數心血與期待的事業,只是帶走了無法兌現的一張白條。
最痛的領悟
駱歡的朋友們對他的經歷感慨不已,浸淫手機行業多年、已轉型做智能手表的邵國光表示,駱歡的經歷在手機圈里還不算什么,也就是一出“專家下海”的悲劇,還有一些人做山寨**手機,高峰期日進斗金,最后卻不得不賣掉賺到手的十幾套房子來還供應商的欠款,兩手空空退出行業。
誠然,在整個手機行業,蘋果、三星、小米和華為成功故事背后,有多少前伏后繼的先烈,但是很少有人愿意面對鏡頭,撕開曾經血淋淋的傷口示人。
當時(shi)駱(luo)歡急于(yu)讓“心(xin)雷設(she)計”登上(shang)創業(ye)(ye)(ye)板(ban),但設(she)計公(gong)司(si)(si)本(ben)身是(shi)(shi)輕(qing)資(zi)產,雖(sui)然(ran)品牌和營收都非常好,但帳面(mian)(mian)上(shang)卻難以(yi)達到創業(ye)(ye)(ye)板(ban)的(de)(de)(de)要求(qiu),在一位多(duo)年好友(you)的(de)(de)(de)慫恿下,就貿然(ran)入股了(le)(le)他那個在手(shou)機制造多(duo)年、口(kou)(kou)碑(bei)還(huan)不(bu)錯的(de)(de)(de)企(qi)業(ye)(ye)(ye)。當爆款手(shou)機生產出(chu)(chu)(chu)來(lai)要提(ti)貨時(shi),駱(luo)歡才(cai)知(zhi)道(dao),那家企(qi)業(ye)(ye)(ye)已(yi)經(jing)負債累累,欠了(le)(le)供應商幾千(qian)萬(wan)。為(wei)了(le)(le)保證公(gong)司(si)(si)的(de)(de)(de)信(xin)譽,履行出(chu)(chu)(chu)口(kou)(kou)合同(tong),駱(luo)歡不(bu)得不(bu)墊付所有的(de)(de)(de)欠款,才(cai)能提(ti)出(chu)(chu)(chu)自(zi)己的(de)(de)(de)手(shou)機交貨。一進一出(chu)(chu)(chu)算下來(lai),不(bu)僅沒有如期賺到錢,還(huan)將心(xin)雷的(de)(de)(de)家底也賠進去了(le)(le)。今(jin)天,駱(luo)歡已(yi)經(jing)能夠坦然(ran)面(mian)(mian)對(dui)首(shou)次創業(ye)(ye)(ye)的(de)(de)(de)失敗,他說道(dao):“從(cong)小的(de)(de)(de)方面(mian)(mian)來(lai)講,是(shi)(shi)花幾千(qian)萬(wan)買了(le)(le)個教訓;從(cong)大(da)的(de)(de)(de)方面(mian)(mian)講,則(ze)是(shi)(shi)錯過了(le)(le)重要的(de)(de)(de)歷史發展契(qi)機,因為(wei)當時(shi)同(tong)一批的(de)(de)(de)公(gong)司(si)(si),有的(de)(de)(de)已(yi)經(jing)上(shang)了(le)(le)新三(san)板(ban),所以(yi)加起來(lai)可能是(shi)(shi)幾個億的(de)(de)(de)損失。”
“對于一個成功的人來說,不在于其成功的巔峰有多高,而是在于失敗后跌落谷底的反彈能力。”這是駱歡的座右銘,也是他創業以來真實的寫照,他常常用這句話來警醒并激勵自己。2013年4月,駱歡第二次創業開始起航,抵押了唯一的住房,向親人借錢起家,晟邦設計咨詢在深圳成立。除了對工業設計的使命感與熱愛,駱歡更加堅信工業設計不可估量的未來。駱歡敏銳地意識到,在社會發展經歷了農耕時代、工業時代、信息時代之后,下一個到來的必然是概念時代。在概念時代,設計就像繼技術在工業時代、互聯網在信息時代一樣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設計驅動商業將這一全球發展趨勢不可阻擋。
“設計*金融”新模式
指間在金色Mate7的屏幕上劃動著,駱歡很喜歡這款華為高端手機針對中國人使用習慣而設計的幾個功能。在他看來,華為手機從運營商定制的千元機逆襲為總出貨量達700萬臺的中高端品牌手機,與其多年來深耕通訊行業、注重研發的扎實基礎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余承東有做品牌的雄心。在Mate 8發布會上,執掌華為消費者業務的余承東又一次喊出了“我們的銷量會在一兩年內超越蘋果”的口號。駱歡指出,雖然在數量上趕超蘋果值得關注,但是從品牌和價值的角度來看,華為借助高端產品提升利潤率更有必要。
在駱歡眼里,“中國制造2025”跟德國的工業4.0和美國的工業互聯網相比,更像一個蒼白的口號,沒有根據我們中國制造自身的特點,找到一條差異化的路線,現在整個制造業都在忙于互聯網+的概念。整個中國制造應該像中國航天工業那樣扎下去,沉下心做自己的東西,需要更多的工匠精神和品牌意識。
晟邦設計創立后,駱歡一直在探索并思考,如何讓工業設計發揮最大的價值?駱歡意識到不應該只停留在單一的外觀和結構設計層面,要真正全面解決客戶的問題才能夠凸顯自身的優勢能力。經過審慎的思考,他開始從單一設計向整體設計咨詢的轉型,除了產品設計之外,也解決客戶的品牌形象構建、產品開發策略甚至產品供應鏈管理。駱歡不斷總結經驗,開創了全新的“設計*金融”的商業模式,將設計融入到資本圈中,在不斷提升團隊強大設計優勢的同時,也與企業家資本、銀行、基金和投資機構等金融單位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企業與資本之間搭建橋梁,用資本力量促進品牌快速成長。
告別物美價廉時代
多少年來,大多數中國制造企業抗著“物美價廉”的大旗,一方面壓榨啃食著人口紅利,一方面用“60分萬歲”的心態做產品,醉心于賺快錢的舒爽。那些辛辛苦苦設計出來的專利產品得不到應有的保護,不能實實在在轉化成經濟效益,卻讓那些專門山寨和模仿的人賺到錢,其根本原因是中國的產業環境和法律不健全,導致私人財產得不到保護。今天政府如果不能讓創新土壤得到改善,萬眾創新將變成“萬民投機”。
最近兩年,中國智能手機獲得了比較不錯的口碑,成為蘋果、三星之外的有力補充,銷量成績單更是亮眼。但因缺乏核心技術專利、缺乏軟硬件的研發能力,中國智能手機只是虛假繁榮。爆款手機本應使諸多供應鏈廠商受益,但隨著手機行業競爭程度的加劇,國內手機廠商為了能有更多的流動資金,對供應鏈廠商使出“墊資押款”的大招,不穩定的生產關系和欠款讓供應鏈廠商很“受傷”。
據美國媒體**社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蘋果依然占據著智能手機行業94%的利潤,緊隨其后的三星,利潤占有率達到近11%,兩家企業利潤之和超過100%是因為其他手機制造商在賠本。知名IT評論人康斯坦丁指出,其實國內的小米、華為、魅族、OPPO的利潤低得可憐,在自身盈利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手機廠商自然會加大對供應鏈廠商的壓榨力度。整個手機供應鏈條價格非常透明,利潤已經是貼地飛行,完全就是一個微利行業,幾乎所有的供應鏈廠商都過得如履薄冰。
事實上,除了華為、中興、聯想等少數巨頭企業重視科技,每年投入大量經費用于研發之外,更多地中國制造商也只是抱著“再發一筆橫財”的商業想法。駱歡指出,“沒有品牌的物美價廉是個偽命題,過低的價格會坑害企業的生態,中國制造的價值必須通過品牌來提升溢價能力。之前我的手機光南美就能賣50萬只,利潤高達30%,今天全球有多少個(ge)細(xi)分市(shi)場(chang),中(zhong)小(xiao)制造企(qi)業只要(yao)鎖定某(mou)一(yi)(yi)個(ge)細(xi)分市(shi)場(chang)或(huo)者(zhe)某(mou)個(ge)區(qu)域或(huo)國(guo)家,努(nu)力經營自己(ji)的(de)(de)品(pin)(pin)牌,就能很(hen)好地活下去。在未來的(de)(de)三五年(nian)中(zhong),我(wo)們會看(kan)到(dao)一(yi)(yi)個(ge)又一(yi)(yi)個(ge)中(zhong)國(guo)品(pin)(pin)牌成為區(qu)域及至世界(jie)的(de)(de)知名(ming)品(pin)(pin)牌。我(wo)相信,這一(yi)(yi)輪洗牌之(zhi)后,中(zhong)國(guo)品(pin)(pin)牌征(zheng)戰(zhan)全球的(de)(de)時代已經到(dao)來!”